时间:2023/1/28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北京看手足癣的好医院 https://jbk.familydoctor.com.cn/bjbdfyy_zx/51285/

我叫张奎,是毕节市民政局派驻黔西县观音洞镇新合村第一书记。

五年前的春天,油菜花正黄。经过两个多小时路途的颠簸,我来到黔西县观音洞镇石林村。放下背包,印入眼帘的是荒凉的土地、杂乱的稻草、糟糕的卫生……   战贫鼓声阵阵,作为第一书记的我,战贫是责任,是使命,我很幸运来到扶贫一线。   走村串寨,一户户的摸排,在家长里短中知民情,在杯酒寒暖中释民意。历时两个月的进一步精准识别,为精准帮扶打下了坚实基础。和村两委班子探讨发展规划,制定脱贫计划,协调资金维修村办公室,慰问贫困党员和留守儿童,帮助困难群众申请临时救助。我希望通过惠民政策大宣讲,俯下身子做实事,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、提升思想意识、树立战贫信心。   次年五月,我转战新合。那是黔西县十四个深度贫困村之一,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,贫困发生率高达57.5%。

第一次去新合,是搭包村干部的摩托。离镇政府16公里,有3公里路只通毛路,从山顶到山脚,坡度达70度,后座的我胆战心惊。到了村委,十多个平方米的办公阵地,一片烂泥下不了脚,坏桌椅上杂乱的堆放着些许文件。但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着。随即了解到,村支两委正常上班的“班子”仅2人,是年初换届选上来的副主任(其中1人已60多岁),没有支书,也没有主任。   隔天,翻过山岭,穿过松树林,徒步2公里到了四组,小地名鱼洞,熙熙攘攘住着十来户人,全是土坯房子,不遮风雨,不通公路,没有水源。我不知道怎么形容那个地方,是萧条还是落败?是真正的“僻壤”。就算是见惯农村景象的我,仍然没有见过如此贫困的地方。   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。   年9月,黔西县打响了“”攻坚战,新合迎来了11名县镇帮扶干部,村里也配齐了村干队伍。由此,市县镇帮扶干部和村干部共计15人,组成了一支攻坚生力军——新合村脱贫攻坚大队,开始了11个月同吃同住、没日没夜的奋战。新合的春天来了!尽锐出战、攻坚拔寨、不漏一人、如期脱贫,是我们的战斗目标,也是我们的扶贫梦。   刘发军、刘应喜等收入低,五保户赵德有、老党员邓少奎、聋哑人陈绍吉等没有安全住房,四五组没有水源也不通自来水,一二组是地灾点安全隐患大,全村不通公路,大部分村民没有硬化入户路和院坝,小孩读书要走三四公里泥巴路,没有卫生室和医生……一个个问题,一条条清单摆在了夜晚十点的攻坚推进会上,这是队员们白天跋山涉水得来的战果。

聚焦精准,决战决胜。   11个月的攻坚,新建了文化长廊、村办公楼、卫生室,改建村幼儿园,硬化通村通组路,改造危房,易地扶贫搬迁,发展产业……我们向组织和群众交出了合格的攻坚答卷,新合村变了个样。   一切,都来之不易。   此间,我几乎没有陪伴过父母妻儿,没有接送过上幼儿园的孩子,没有陪护怀孕的妻子做过一次孕检。二胎医院,再回家时孩已月满。幸好,年迈多病的父母没有埋怨,襁褓中的孩子没有因缺少陪伴而生疏,同是民政人的妻子仍然一如既往的理解并支持着我。   年8月以后,“国检”、东西部协作、成效考核、省市县各类交叉检查、大普查,新合村均达标。   新合村从后进党支部变为全县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、全县大扶贫先进集体。我个人也获得全省优秀第一书记,全市、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。这些荣誉,是组织对我们攻坚答卷的肯定、是群众对我们扶贫答卷的认可。这份荣誉,属于新合攻坚大队,是大家不畏寒冬酷暑、不分日夜与时间赛跑的战果。   “国检”过后,我们查缺补漏,补短板强弱项,发展产业,整治卫生。年新合村贫困村出列,年新合村贫困户全部脱贫,年不断巩固脱贫成效,提升脱贫质量。   深山里、田坎上,还留下我们战贫足迹;院坝里、篝火旁,仍萦绕政策宣传的余音。扶贫五载,有疲惫,有些许心酸。但更多的是激情,是无数感动。    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翟培声

编辑张良胜   编审王璐瑶杨韬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p/pgsp/3142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