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/1/22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我叫罗中心,是毕节市黔西县重新镇石牛村四组人,今年48岁。五年前的我,在村里那是出了名的“穷”!五年前,一家六口就靠我给别人家掏牛粪、背牛粪、打临时工和种苞谷过日子!

那时,因为人多,吃饭都成问题,更不要说穿得好。记得我妻子生孩子的那会儿,我给她最好的东西,就是坐月子时东拼西凑勉强买得的两斤菜油。有一次印象最深刻的是,过年了,家家都充满浓浓的年味,而我还在替寨上的一家人掏粪,等到掏完粪,主人给了我块钱,我看了又看,摸了又摸,确定钱是真的,便一路小跑到街上小店买米——家里还等着我的年饭米下锅呢!那段艰难日子的阴影,至今还令我挥之不去。村两委的干部看到我家的情况,对我说:“发展产业才是改变你家根本命运的唯一出路。”我心想,哪有那么简单,本钱哪里来?后来一个叫李鹰的干部来我们村帮扶,他了解我家的实际情况后,就多次上门鼓励我。在他们的帮助下,我顺利申请了第一笔特惠贷款,先买了两头母猪和一头杂交母牛,其余的钱开始修建猪圈、牛圈,就这样慢慢学起了养殖。所幸的是,第一年我养的两头母猪,就顺利为我产下20多头仔猪。政府知道后对我所养的猪牛进行了相应的补贴,加上猪价上涨,这一年我单靠卖仔猪的收入就是过去的好几倍。有了第一桶金,我信心倍增,于是,开始加大对养殖的投入,并提前三年还清了特惠贷款。年,实施农村危房改造,我自建了现在的安全住房,政府补助我3.8万元。从年至年为止,国家都向我兑现了养猪、喂牛、喂鸡、喂鸭等各种惠农直补,孩子的教育、医疗也都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。年,我四、五百斤出栏的肥猪就达20头,存栏20头,养牛7头,出售两万多元的杂交牛就有两头。一年下来,纯收入也达10多万元。年,我养牛5头,母猪1头,四百斤以上的肥猪9头,三十多斤的仔猪4头,11月25日,我们成功注册了“黔西县郭田仙养殖场”1个。

猪崽

回想这些年走过来的路,我不得不由衷地感谢党的好政策,感谢政府的关怀,感谢村委会的同志和帮扶干部对我的鼓励和支持,我觉得这些年的苦没有白吃,汗没有白流,我可以骄傲而自豪地对别人说:“‘穷鬼’也成致富人!”

罗中心和他的妻子

通讯员蔡操

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翟培声

编辑聂婧文

编审杨仪杨韬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jg/pgjg/3056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